敬爱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我是初2401班的刘恩希。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《星河长明处,逐梦正当时》。本周四,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。1970年4月24日,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划破天际,《东方红》旋律响彻宇宙,拉开了中国航天的壮丽序幕。
中国航天的征程,是一部热血沸腾的奋斗史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老一辈航天人以算盘为“计算机”、以图纸为“画笔”,突破技术封锁,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。他们隐姓埋名、甘居幕后,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从杨利伟乘“神舟五号”首飞太空,到空间站巍峨矗立;从“嫦娥”携月壤归返,到“祝融”在火星留下足迹……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,都闪耀着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”的载人航天精神光芒。
航天事业不仅是科技实力的标尺,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。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创新的力量,也让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。但航天梦的延续,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战场,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。
那么,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,我们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些什么呢?第一,以梦想为帆,点燃科学热情。航天的起点,往往源于对星空的好奇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航天科普书籍、关注国家航天任务、参与科技活动,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。第二,以勤奋为桨,夯实知识基础。航天工程涉及数学、物理、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,今天的每一份努力,都是未来参与航天事业的基石。第三,以创新为刃,敢于突破自我。中国航天的成就离不开自主创新,我们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,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尝试、不怕失败。第四,以责任为炬,传承航天精神。无论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,其核心都是爱国与奉献。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,用责任担当诠释青春的意义。
同学们,星河长明,征途漫漫。中国航天的未来,正等待我们去书写。愿我们以航天人为榜样,既仰望星空,心怀宇宙之梦;又脚踏实地,走好当下的每一步。让我们以青春之名,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蓄力,让中国航天的旗帜在更远的太空高高飘扬!
谢谢大家!